97年11月15日清晨,因右上腹脹脹的不舒服,以為是胃又不舒服了,喝了2次胃乳都無法解決問題,趕緊至診所掛內科治療。醫生問診後,便以超音波檢查,才知是膽結石作怪,而且有大大小小2、30顆,建議到大醫院檢查。
家母多年前也曾動過膽結石手術,所以對「膽結石」這個名詞並不陌生。但卻很好奇為何我會得此病。因而上網查了膽結石的成因,我覺得朱正心醫師於1998.2.25所寫的一篇「現代文明病之一---膽結石」中提到的因子最詳細,茲轉述如下:容易造成膽固醇結石的因子有 (1) 遺傳:人種不同罹患比率亦有所差異,例如祕魯印地安成人女性可高達80%均有膽固醇結石,遠高過東方民族。 (2) 性別:成年期以後的女性,均比同年齡男性有較高的罹患率。 (3) 年齡:年齡越大則罹患率有升高趨勢。 (4) 懷孕:懷孕期由於膽汁之飽和度增加,加上女性荷爾蒙的生理作用,及膽囊弛張性縮收不良,易使結石情況發生。 (5) 藥物:長期服用避孕要丸,及停經後使用女性動情激素,臨床上發現均有明顯結石發生率。 (6) 肥胖:肥胖的病人,膽汁中有較高膽固醇濃度及分泌,且膽固醇合成作用也較高,故容易結石。 (7) 糖尿病:糖尿病人易產生結石,一般歸因於膽汁中,膽固醇分泌過多,及膽囊運動性失張。 (8) 胰臟疾病:造成膽鹽之消化吸收不良,因此提高結石之可能。 (9) 腸道手術後:某一些先天性吸收不良的腸道疾病,及發炎性腸病變,例如克隆氏症,並經手術切除終末端迴腸,或繞道手術,因膽鹽再吸收功能失全,所以膽石容易形成。(10) 飲食形態:高卡路里、高油膩的食物,易產生膽固醇性結石,所以高纖清淡的飲食似乎使身體更環保、更健康。
為了解決我的膽結石,再次到榮總網站查了醫師專長表,選了有「肝膽胃腸胰臟疾病」專長的王醫師,並於97.12.6到榮總檢查。醫生建議:1.找個好的一般外科醫生、挑1個黃道吉日,儘早切除。2.若不切除,需半年追踪1次。
原本計畫在暑假的時候安排時間進行膽結石切除手術。為了預防在手術前出現疼痛或其他症狀,所以,平日的飲食就特別注意,舉凡油煎、油炸的食物、會造成脹氣的食物(如乾豆類、洋蔥、甘藷、蘿蔔)、限制草酸含量高的食物等都盡量不吃,在這期間我還試了膽結石蘋果汁療法。
很多事情冥冥中似乎都安排好了,學校放假前,剛好有位校友到學校找外子談事情,無意中聊到他剛做完膽結石手術,幫他動手術的醫生非常棒。經他推薦,便趁放年假時趕儘預約年後動手術。這樣一來我就不需費神找醫生了,而且改在寒假又可以不用驚動所有的朋友及同事,真是一舉兩得。
98.2.1入院,當晚做了術前的抽血、X光檢查及心電圖,還簽了多份同意書,護士還教了深呼吸及有效咳嗽的方法,共告知麻醉退後,一定要做深呼吸及動動手及腳,這在麻醉退後確保肺部完全擴張非常重要的一件事。麻醉醫師也來告知全身麻醉的可能相關風險,但因這是我人生的第1次住院、第1次麻醉,也不知該問醫生那些問題。98.2.2早上,主治醫師來巡房,出門前告訴隔壁床的阿嬤手術時間是9:00,我就趕儘問醫師:「我是幾點?」,醫生說:「可能是11:00左右,也可能會到下午」。於是展開了漫漫長時間的等候, 好不容易到了11點,聽到護士在外面叫:「11床準備了,等一下來接你」,聽到了叫聽,趕儘如厠及上床等候。這一等又過了2個小時,剛才聽到的11床可能是21床的誤聽,因為21床11點就被接走了,而我依然還在床上等。到了2點,外子實在忍不住了,到護理站詢問,護理站的護士就幫忙打電話到手術室詢問,隔了一會,就接到通知,如厠後就被接到手術等候室。原以為很快就輪到我了,沒想到在這裡也能等上一個多鐘頭,大約3:00左右終於進入手術房了,躺在手術枱上,望著頂上的手術照明燈,一邊看著工作人員手上忙著準備,口中還不停的聊著年假出遊的趣事,只看天頂一陣藍白交錯的光影,我不停的揮手與之交戰,正打得難分難解之際。突然,聽到有人不停的叫著我的名字,不停的搖愰著我。腦中有了意識,便急得一直深吸呼,動動雙腳,但兩手不冷卻不停的打哆嗦。只聽見旁邊的人一直叫我:「吸慢點、吸慢點、別急、別急,你是冷還是不由自主的在抖」,我根本無法說話,只得搖頭告知我不是冷。旁邊的人又說:「是有人告訴你要深吸呼嗎?」,我忙點頭,一會兒手不再抖了,我也張開了眼睛,聽見找家屬回病房的廣播。見到了外子,開心的笑了,此時約18:00,我已成了無膽之人。
2009年2月8日 星期日
無膽之人 2009.2.8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可以請教你開刀的醫師及醫院嗎?
回覆刪除榮總一般外科膽囊疾病陳天華醫師
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