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友傳來一篇藍祖蔚寫的《送行者~禮儀師的樂章》:葬禮為誰而辦的文章,文中提到『葬禮究竟是為誰而辦的呢?是死者?還是生者?
答案理應很簡單:死者已矣,無知無聞,葬禮是華麗或簡樸,他其實什麼都不知道,就算在乎,也不可能表態指導了。所以,葬禮的本質就是生者以死者之名所辦的一場儀式,大小事都由生者張羅打點,至於是否合乎想像死者的期待?吻合死者的遺願?坦白說,誰都不知道,儀式的規模和表現方式,一切生者說了算。』
我自己剛遭逢母喪,心中有許多感觸,想與大家分享。雖說葬禮是由生者張羅打點,但這些都是依「死者」生前交代辦理,如有變動,亦需以「博杯」方式徵得「死者」同意。或許有人不認同此一說法,認為「博杯」是機率問題,我想親身經歷的人會有感覺的。
人剩最後一口氣時,通常會希望看到想看到的人在身邊,才能放心的走。若有人沒到,會一直撐著,撐不住時,就不瞌眼。所以,生者若知此情形,通常都會在「死者」耳邊告知, 沒到的人有誰?是何原因?讓「死者」安心的去。母親在病床前,也因小弟未到而一直撐著,當我告知「小弟」己開車在路上了,媽媽才嚥下了最後一口氣。
頭七,一般來說,「死者」亡魂會到家中巡視,有些人或許不信,經歷過的人應該會有經驗。頭七那晚,依例請師父在家為母親誦經,當然誦經前會請媽的亡靈回家,「博杯」請示後,得知母親已回來。誦經約莫過了半小時,忽聽電話鈴響,來電詢問我們是否call他,妹問他何時call的,他說前1分鐘,他看來電顯示回call的,妹告知家中無人Call他。過了10分鐘,又接到一通推拿師父的電話,也是剛剛看到來電顯示回call的電話。2通電話告知母親真的回來了。
選塔位亦如此,她不喜歡的位置,如何「博杯」都無效,她喜歡的位置,「一杯」搞定。
入殮前,需先淨身。母親生前有外勞照顧,我回家探視時,母親總叫外勞幫她洗澡,今年洗澡時,卻總叫我幫她洗,我總說浴室太小,容不下3人,而沒幫她洗。入殮淨身時,我幫她洗完手後,就由『遺體化妝員』接手。我和妹妹悲傷的坐在旁邊,但母親似乎怪我,連最後一次也不幫她洗,於是,有1隻蚊子不斷的在我肩膀咬我,直到我請『遺體化妝員』讓我幫媽媽洗澡時,蚊子才停止攻擊我。
我不想說這些是巧合,因為是冥冥中的事。我很感謝禮儀師為我們所做的一切。母親走了,大家都處在悲慟中,『禮儀師』為我們承擔了一切後事,媽媽才能走的圓滿。
2009年4月3日 星期五
送行者~禮儀師的樂章:葬禮為誰而辦 98.4.3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